首页 > 读后感 >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

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

时间:2023-05-12 来源:阅读力

  读后感一

  通过阅读《上下五千年》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、灿烂文化的民族。了解祖国的过去,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。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,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事件,涌现出优秀的人物。

  当我看了《上下五千年》之“屈原投江”后,我才真正的认识了屈原,屈原,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、政治家,知道了屈原有《离骚》、《九歌》、《天问》等作品。

  战国时代,七国鼎立,群雄纷争,楚国末年,屈原满怀对小人的忧愁,愤恨,写下了很多爱国诗篇。忠心耿耿的屈原越来越老了,但是他复兴楚国的愿望一天也没有熄灭过,他始终没有放弃。比襄王二十一年,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把他击昏了,秦将白起进攻楚国,占领郢都,楚国的宗庙和陵墓都被毁了,楚国要亡了!但在屈原眼里,楚国是不会亡的,但是联盟给小人破坏了楚国受到了危险,百姓遭了殃,屈原在江边踱步,他怀念郢都,怀念百姓,憎恨奸邪,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,激发金国百姓的爱国赤诚。屈原投江了,百姓敬重他,哀悼他。每到他的祭日都要挂起菖薄剑,喝雄黄酒,防止奸邪的侵害。屈原的爱国精神,已在中国人的心中生了根。

  读到这里,我心中满怀对屈原的惋惜,和对奸人的痛恨。是啊,我们不应忘记伟大的爱国诗人,他用自己的生命,唤起了全国百姓的爱国赤诚。精忠报国的岳飞,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,都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,让十三亿炎黄子孙共同怀有一颗爱国之心,在祖国的阳光下共创祖国辉煌灿烂的明天。

未78787题-1.jpg

  读后感二

  读了这本书以后,我知道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,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,通常叫做“上下五千年”。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,后来又融合在一起,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。五千年,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,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息。”中华文明自强不息,所以,5000年来延绵不绝,创造了绝无仅有的奇迹。我了解了尧舜让位;大禹治水;荆轲刺秦王的壮举;著名诗人李白、白居易;大贪官和砷;第一个皇帝——秦始皇,炮火连天的改朝换代中,流离失所的百姓等等。

  正因为历史是活生生的一面镜子——可以给我们以借鉴;一本巨书——可以给我们知识;一座舞台——我们的先人前辈都曾在这块土地上演出过一幕幕惊天动地、泣鬼神的活剧。因此,不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,不了解她曾有过的强盛与辉煌、曾遭遇的屈辱与苦难,那么,“爱国”就只不过是一句漂亮的空话!

  在这本书中,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“大脚皇后”这一篇章。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个和蔼可亲的大脚皇后,让我明白一些历史故事和我看到的电视剧好像大不相同,在宫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勾心斗角、心狠手辣,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生死,其实,还有一部分人处处为他人着想,为了他人的安全其放弃自己的生命。

  再如,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》,是说春秋时期,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。越国被吴国打败,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。后来,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,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。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,夜里躺在柴草上,面对苦胆。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。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,经过十年发展生产,积聚力量,又经过十年练兵,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,灭掉了吴国。从中,我们可以体会到:越王给吴王当了三年奴仆,受尽了屈辱,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,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——重振越国,找回失去的尊严。他在麻痹了吴王被放回越国后,安抚百姓,操练军队,吃饭前品尝苦胆,晚上就睡在柴草上,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屈辱和复兴越国的雄心。他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,能够这样做,真是难能可贵。经过自己的顽强毅力,勾践终于打败吴国。勾践这种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、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。

  一场场血战,一项项发明,亿万人民前仆后继,代代精英呕心沥血,终于创造出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辉煌,演绎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,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。

未标222题-1.jpg

  读后感三

  假如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比作一个人的年龄,我们国家已经有将近5000岁啦!悠悠华夏五千载岁月,沉积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。风风雨雨中走过无数朝代;逝去多少风流人物。暑假里,我读了《上下五千年》这本书,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历史故事,对英雄人物的敬佩,对奸诈小人的气愤,让我时而激情豪迈,时而郁闷纠结。大家还记得那几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吧?我这里主要说说其中的两个战例:一是官渡之战,二是淝水之战。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十分重要的决战,它奠定了曹操统治北方的基础。

  交战双方一是袁绍,二是曹操。袁绍亲率10万精兵进攻曹操。而曹操只有2万兵力。结果呢却是奇迹,曹操以不到敌人一半的兵力打败了袁绍。淝水之战是西晋灭亡后南北分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南北决战。交战双方一是前秦皇帝苻坚,统率秦军百万大军。另一方是东晋的谢石、谢玄,他们的兵力只有区区8万人。这两个以少胜多的战例,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再细说,只是我发现这两个战役中,兵力少的一方他们取胜还有一个很侥幸的原因,那就是兵力强盛的一方出了叛徒。

  官渡之战时,曹操的军粮吃紧,只能维持一个月。袁绍与曹操的双方的战斗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,而袁军的粮草却源源不断从邺郡运来。正在曹操愁眉不展,准备撤军时,袁绍的谋士许攸投降了曹操。他向曹操建议:“袁绍万余粮草全都屯在乌巢,看守粮草的淳于琼是个粗心之人,你只要派一支轻骑偷袭过去,烧了粮草,不出三日,袁军不战自乱。”曹操依计而行,把粮草烧得一干二净。袁绍气极败坏袭击曹营,结果被杀得大败。淝水之战时,苻坚开始在轻松攻下寿阳之后,便以为晋军不堪一击,派尚书朱序去劝降。

  结果朱序原是东晋襄阳守将,襄阳被前秦攻占后被俘,但他始终心怀故国,他到晋军后向谢三石透露了秦军军情。我在上学时就熟悉几个以少胜多的战例,然而这次读《上下五千年》,我才知道,这胜利之中原来还有出了叛徒的缘故。我对叛徒一向深恶痛绝,每每看电影电视,看到里面的叛徒嘴脸,心中不免气忿不已。特别是近年看有关中日战争的片子,看到里面那些伪军帮着日本鬼子糟蹋中国人,心中更是气极。而对于这两个战役中的“叛徒”,我不知用什么话来表达,权且把他们归为没有气节一类吧。

  我还是敬佩那些有民族气节的人。历朝历代无尽仁人志士忧国忧民,,为国为民鞠躬尽瘁。无论远古商周、春秋战国,还是秦时明月汉时关,都映照了他们舍身为国的感人事迹。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,自然不乏有民族气节的人。如屈原,如文天祥,如岳飞,如苏武……至今,我们仍难忘屈原投身汩罗江的悲壮,难忘岳飞的“精忠报国”。难忘文天祥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正气凛然,难忘苏武近二十年与牛羊相伴的威武不屈……合上《上下五千年》,心中涌动着太多的激情,而再多的激情不如化作我们的行动,那就是热爱我们的祖国吧!对,相信你们,我可爱的学生们,也一样如我一般涌动着沸腾的爱国热情。

猜你喜欢